靖本

分享與交流知識和資訊是追求進步的第一步

數位轉型的四個軸向

數位轉型的四個軸向

轉型就是一種營運模式的變動,單以組織內的任一職能單位來推動與進行轉變,其結果往往不如預期。 Agile 與 DevOps 這兩個在轉型鎂光燈下的寵兒,仍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,看著大型科技服務公司們的成功與新興的服務公司竄起,這些都成了追逐改變的主要驅力,大家都希望能夠在下個十年仍然持續茁壯。但當大家提及 Agile 與 DevOps 時,第一印象常是技術單位(比方說 IT),貌似只要這些單位有了這些能力就會飛翔,或者是只有這些單位有能力推動相對應的改變。這些改變都是以技術單位為中心然後展開。但最終其結果呢?或許有了些新的工具、或許有了些新的名詞,但所謂的振翅高飛卻還需要些時日,大家都苦於找尋那轉型的聖杯。以我個人來看,聖杯是迷幻的,然而轉型的確有較好的方式與工具來協助提高成功的機會。 以價值驅動的服務 這幾年由於各種技術的躍進,服務越來越能以貼近每位使用者的方式來提供,然而這樣的交互模式,進一步的提高使用者對於服務取得的期待。除了服務本身,企業內的各個單位(比方說銷售、客服等)也必須能夠有相匹配的反應速度,讓使用者被提供的服務環繞著,並且取得確切的成果。上述所提及的就是最耳熟能詳的 端到端 的價值,而剛好 Agile 與 DevOps 的核心都在確保價值的產出。 那這些為什麼就獨厚了技術部門呢? 其實也不盡然獨厚了技術部門!反倒是說,錯誤地獨厚了技術部門,才是讓所有轉型展開發生困頓的主因。 技術部門坐落於生產和後續服務維護的位置,也就說它們的產出與使用者的需求直接掛鉤,由於這幾年響應速度變快的原因,使得原本透過銷售與客服的隔熱服務,穩定產出服務的技術部門,反而必須更勇敢地向前一步與使用者互動。在此,必須意識到的是,由於數位思維的發展,公司內的營運與技術之間的融合,顯然技術部門很難自身於外,因此不管是做事的心態也好、或擔負的責任也好,都將技術部門推向 轉型漩渦的中心 。處於中心只不過是個客觀的事實(或許),而漩渦所覆蓋的範圍才是轉型的全部!

繼續閱讀
擁抱人工智慧!But how?

擁抱人工智慧!But how?

人工智慧對數位轉型產生莫大衝擊以及推力。我想很少人會對這句話產生質疑… 人工智慧在圍棋上打敗人類後,想像空間與可能性便在不同領域持續發酵,彷彿電影內的情節就要活脫脫地呈現在日常生活中。根據市場的調查與推估,以亞太區為範圍的市場規模1 (含括硬體、軟體與服務) 就高達 624 億美元!這樣的趨勢仍以類似指數的曲線往上增長,預期 2027 年的亞太區規模將來到 7337 億美元。不管從個人發展或者從企業發展來看,這是多麼夢幻的成長空間呀!但不管多麼的夢幻,以實際的角度來看,更重要的是 — 你是否在這夢幻樂園內,並且實際從中獲得好處了嗎? 預測與落地 按 Gartner2 所做出的預測,到 2022 年,只有 20% 左右的資料專案產生實際商業價值,而八成失敗的人工智慧專案有 96%3 的原因來自於資料品質、標記、模型建置。另外,再從 VentureBeat AI4 進一步可以發現 87% 所謂資料科學專案並未走進最後的正式環境,投入使用。

繼續閱讀
自動化建置靜態網站基礎設施之二

自動化建置靜態網站基礎設施之二

在自動化建置靜態網站基礎設施之一中,我們介紹了如何全面使用 Google 來打造靜態網站的基礎設施,但以一個單純作為靜態網站來說,起初的用戶量與使用情節必然是不太複雜,但全面使用 GCP 的解決方案也就代表了採用負載均衡與 CDN 等相關服務元件,而採用這些元件由於服務水準匹配的原因,也很難降低相關元件(e.g. 負載均衡)的等級,因此,即便流量再小,也必須支付一個月約莫 2x 美元的費用。因此,本文章將介紹利用 Cloudflare 來取代 GCP 的負載均衡與 CDN 相關服務,由於 Cloudflare 有提供免費級別的用量,這對於單純的初期靜態網站來說,應該十分夠用了!接下來,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用 GCP + Cloudflare,並且基於 Pulumi 打造一個零元的靜態網站基礎設施吧! 在開始之前 擁有一個 GCP 的帳號,更重要的是,它必須設定好如何付 $$ 建立一個具有合適權限的服務帳號 安裝 Google Cloud SDK,並且確認已經設定好 application-default Python 為 3.

繼續閱讀
Lean Coffee

Lean Coffee

議程總是與會議內容不符? 會議冗長,重要的卻沒談到? 參加的人很多,意見卻少的可憐? 開到意識脫離? Lean Coffee 是由 Jim Benson 和 Jeremy Lightsmith 所發想,而發想後的最初實踐空間的確就在一間咖啡廳內!Lean Coffee 的議程安排是由參與者所共同決定,所以會議前,相關議題並不明確,但唯一明確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人,有共同的目標與興趣,也具備此目標下的相關討論背景知識。雖說議題是由會議進行過程決定,但議程的推進過程卻十足具有結構,並且能有效地針對提出的議題,產生結論與後續行動。 整個開會的基礎概念是基於敏捷、看板與 Lean ,並且以人為優先來考量整個會議的安排,民主式地抉擇討論,並且提高參與感和個人的貢獻,以便形塑真實的共識。 環境與工具 便於走動與張貼的環境,可以善用團隊常用的戰情室; 白報紙一張或白板一個; 建議人數 <= 10 人/組; 白板筆 x 三種顏色 ; 便利貼一包 x 兩種顏色; 點點貼紙 >= 30 點/組; 計時器; 安全可開放討論的氛圍。 流程 利用 3 ~ 5 分鐘的時間,讓參與者透過腦力激盪將感興趣的議題寫在便條紙上; 輪流到白板前,用一至兩句簡短的描述自己的主題; 將相同或者相似的主題進行整合; 一人三點進行議題投票; 將看板 (e.

繼續閱讀